个人资料:
姓名:刘迎澍
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电气工程
通讯地址: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26教学楼E区617室
电子信箱:liu_ysh@tju.edu.cn
主要经历:
(1) 2016.02-2017.02 美国Rutgers(新泽西州立)大学工学院,访问学者
(2) 2004.07至今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3) 2002.07-2004.06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副研究员
(4) 2002.01-2002.06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助理研究员
(5) 1999.07-2001.12 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电气工程专业,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
(1) 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
(2) 自主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技术
(3)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主要科研项目:
(1) 2020.06-2021.09 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园区新能源供热技术研究,横向项目,项目负责人
(2) 2019.01-2019.12 基于电力路由器的能源互联网技术在宁波地区的适用性研究,横向项目,项目负责人
(3) 2017.07-2021.06 面向深海区域混合结构探测的多关节潜器研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参与人
(4) 2018.01-2020.08 基于虚拟现实环境的机器人建模及运动控制研究,横向项目,主要参与人
(5) 2016.06-2018.05 电能路由技术在光伏一体化建筑中的应用研究,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项目负责人
代表性论著、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1) Liu Y, Cheng G, Zhu J. Multi-Objective Non-Cooperative Game Optimization for Microgrid Clusters Based on NSGA-Ⅱ Coordinated Interior-Point Method[C]. PES General Meeting (on line), 2021. (EI)
(2) Liu Y, Chen X, Wu Y, et al. Enabling the Smart and Flexible Management of Energy Prosumers via the Energy Router With Parallel Operation Mode[J]. IEEE Access, 2020, 8:35038-35047. (SCI)
(3) 刘迎澍,陈曦,李斌,朱介北. 多微网系统关键技术综述[J]. 电网技术,2020,44(10):3804-3820. (EI)
(4) Liu Y, Fang Y, Li J, et al. Interconnecting Microgrids via the Energy Router with Smart Energy Management[J]. Energies, 2017, 10(9). (SCI)
(5) Liu Y, Li J, Wu Y, et al. Coordinated Control of the Energy Router-Based Smart 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J]. Applied Sciences, 2017, 7(9):943. (SCI)
(6) Yingshu Liu, Cheng Yang, Shupei Liu. A self–compensation procedure for the IEEE 1588 PTP local cloc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ystem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2014, 6(1): 69-79. (EI)
(7) 刘迎澍,尹建华,巫上清.基于复影响系数的载重轮胎动平衡机标定算法[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2013, 46(6):565-570.(EI)
(8) 刘迎澍,李冰,姜伟峰.基于多主站模式的低压电力线通信网络层管理协议[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32(8):118-123.(EI)
(9) 刘迎澍.基于数据变化率的胎面轮廓曲线还原算法[J].天津大学学报,2009,42(11):975-979.(EI)
(10) 刘迎澍.高速磁悬浮机床主轴的离散变结构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19(2):204-207,310.
(11) 刘迎澍,黄田.磁悬浮机床主轴的自由递阶变结构控制[J].天津大学学报,2001,34(3):346-349.
(12) 刘迎澍,黄田.磁悬浮轴承研究综述[J].机械工程学报,2000,36(11):5-9.(EI)
专利(第一发明人):
(1) 一种潜器收放装置,发明专利,申请号:201910224282.6 (已授权)
(2) 一种潜器收放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1910224287.9(已授权)
(3) 一种手机背壳质量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03083208(已授权)
(4) 一种手机外壳质量检测系统,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03084395(已授权)
(5) 一种手机外壳边沿质量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03063416(已授权)
(6) 一种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无线充电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01687523(已授权)
(7) Electric power router with multiple power supply modes, United States Patent, Publish Number: US20160049794 A1(已授权)
(8) 一种手机外壳质量检测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2015103062038(已授权)
(9) 具备多种供电方式的电能路由器,发明专利,专利号:2013101562923(已授权)
(10) 一种可实现分布式电源与负载匹配的能量管理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2012102727030(已授权)
(11) 一种电能路由器,发明专利,专利号:2012102615586(已授权)
(12) 一种用于十字路口的交通违章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2012100684187(已授权)
(13) 用于轮胎胎面缠绕的胎面厚度在线测量装置及测控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2012102341660(已授权)
(14) 基于多主站模式的低压电力线通信网络层管理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2011102276760(已授权)
主要讲授课程:
(1)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本科生)
(2)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本科生)
(3) 创新工程实践2(本科生)
(4) 创新工程实践3(本科生)
(5) 面向工业控制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