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会议室预定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系级单位
机构设置
  • 电气工程系
    • 电气工程系前身为北洋大学于1933年设立的电机系。电气工程系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员工58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2人,讲师15人,实验室工作人员3人。在教师队伍中,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IEEE  Fellow 1人,IET  Fellow 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此外,电气工程系拥有1个科技部重点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多个省部级人才团队。

      电气工程系每年招收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约150人,学制四年;每年招收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约120人,学制2.5年;博士研究生约30人,学制4年。电气工程专业拥有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电工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专业方向主要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工理论新技术等,其中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并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在电气工程系的毕业生中,1人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人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多人入选省级优秀毕业论文。电气工程系的各类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电网公司、电气装备企业、电气技术研发企事业单位等。  

         电气工程系有多个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包括:电气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控制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电气工程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天津市能源互联网国际合作基地、天津市配电系统规划及自动化技术推广中心、天津市电力新能源与智能配用电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光伏逆变器及调速装置企业重点实验室(与企业共建)。电气工程系建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和综合仿真实验平台、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实验平台、电力电子实验平台、综合能源系统实验平台,这些平台和基地为培养电气工程领域的一流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电气工程系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牵头承担了2项国家973项目,同时承担了中美、中澳、中英等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和各类国家、省部级以及企业合作项目数百项,年科研经费在5000万元以上。在电力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智能配电网规划、分布式能源微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电机系统优化与控制、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领域形成了特色方向和研究优势,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次、各类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次。

  • 自动化系
    •   自动化系有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教师人数为46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1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人。双聘院士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6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天津市131创新人才计划入选者4名。此外,还聘请了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知名学者担任我系的名誉教授。

        自动化系每年招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学业年限为四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自动化专业覆盖1998年大学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前的自动化、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飞行器制导与控制(部分)、电气技术(部分)、流体传动及控制(部分)及原仪器仪表类中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自动化专业的性质是:强弱点并重,软硬件兼顾,控制理论和实际系统相结合,面向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和其他对象控制。为全国工业、交通、商业、农林、金融等行业培养自动化工程技术人才。自动化系毕业生适应面广,深造和就业选择余地大,一半学生被免试录取为直博生或硕士生,其余同学则就职于国内外著名的科研院所、企业公司以及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自动化系每年开设本科生课程31门,研究生课程13门。

        自动化系目前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国家重点学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上述三个学科的硕士点。拥有电气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新型飞行器联合研究中心天津市过程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锻压设备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工业4.0示范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自动化系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自动化系教师每年的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年均发表SCI检索论文7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近年来,自动化系教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行业科技奖10余项。

  • 通信工程系
    • 通信工程系源于建国初期就开设的电话与电报通信、无线电通讯与广播等相关专业。1988年开始招收通信方向本科生。2000年获批设立通信工程专业,并在当年招生。2009年通信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获批天津市品牌专业。2011年通信工程专业以6A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本专业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的二级学科博士点专业为: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是国家重点学科;含有硕士点四个(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电路与系统)、工程硕士学科领域一个(电子与通信工程)。本科生学习成绩优秀者可直接被推荐成为硕士研究生或本硕博连读研究生,获得进一步的深造。每年招收博士生10余名,各类硕士生近百名。

      通信工程系拥有实力雄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34人,其中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比例71%,具有海外经历比例62%。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天津市131人才3人,天津大学北洋学者2人,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4人。教师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科技支撑、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仪器专项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军工项目及横向课题,多项成果获省市科技发明和科技进步奖励,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社会影响。

      通信工程系培养学生从信号获取、处理和应用,通信及系统和网络,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电磁及微波技术理论和应用等方面,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核心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基础”、“  信号与系统”、“ 电子线路基础”、“ 数字逻辑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  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网”、“微波技术”、“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等学科基础课与专业课,以及10余门学科基础选修课和20余门专业选修课。

      通信工程系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如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以及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长庚大学”等学校设立短期交流、互换学分、境外毕业设计等项目。

  • 电子信息工程系
    • 21世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电子信息工程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最快、推动社会前进最为卓越的学科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现正处在信息产业的发展期,国家和社会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的电子信息工程高级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在无线电技术专业和电子工程专业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发展的趋势而设立的。本专业进一步完善了专业培养的知识结构,并且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研究开发与设计能力的培养,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高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除了学习大学公共课外,还将学习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信号与线性系统、电磁场理论、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C++与数据结构、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基础课,以及信息论与编码、数字图像处理、电视原理、电子信息系统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意愿选修通信网、移动通信、光纤通信、自动控制理论等专业课以及反映学科前沿技术的任选课。使学生在构建专业结构时能充分发挥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满足学生对能力培养的需求。 

      电子信息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有全国知名的专家、教授,并聘有数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本专业有教师33名,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1人。专业具有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两个工学硕士点(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一个工程硕士领域。每年招收博士生15名左右,硕士生60名左右。本科生中学习成绩优秀者可以被直接推荐为硕士博士连读研究生。 

      电子信息工程系近年出版了20多部教材和专著,承担大量的国家高科技研究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高科技项目,“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航天部、信息产业部、石化总公司等部门的攻关项目,年科研经费达到数百万元以上。 

      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学设施先进,共设有三个实验室,其中包括新建的流媒体信息平台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和多媒体信息安全实验室,配备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计算机、开发工具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和实验场所。 

      电子信息工程系培养的学生具备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与研究能力,并能进行现代电子系统及各种信息处理系统方面的研究、设计和制造,就业面宽,发展潜力大。 

      电子信息工程系有超过一半的本科毕业生考取本校和其他重点高校的研究生继续深造,已有许多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企业、公司担当重任,深受邮电、信息产业、广播电视等部委所属单位、外资企业及合资企业的欢迎。 


  • 现代电工电子技术中心
    • 现代电工电子技术中心由一支教学精湛、学术造诣深、老中青配置合理的教师队伍组成。目前有教师32名,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14人、讲师11人。

      本中心承担全校本科生的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其中有面向电专业的《电路》及《电工测量》,《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及《电子课程设计》,《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微机课程设计》,《单片机》、《优化技术基础》,面向非电专业的《电气工程学概论》和《电工学实验》。

      中心的教学成果丰硕,在持续的国家级、市级、学校级教改项目的推动下,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市级教学成果奖、市级教学团队、国家级首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等称号,两人获天津市教学名师,主编出版十余部本科教材,其中多部确立为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心教师的研究方向丰富、互补性强。其中,从事“电气工程”学科方向研究工作的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导师8人;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方向研究工作的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导师13人。他(她)们大多是学院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平台、重大项目团队、国家级及市级科研成果获得团队的核心成员,分布在两个一级学科中的7个方向上,在各自的科研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 国家级电气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中心依托天津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4个国家重点学科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3个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面向全校承担电子信息和电气信息类以及工科非电类学生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每年为13学院22专业2400多名本科生开展40门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年实验人时数269589。通过实验室开放为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校企合作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类竞赛和培训等多项活动提供服务,并面向社会开展实验教学、培训等服务。

      中心的建设可建设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33年成立的北洋大学电机工程学系,2003年学校对两个(电信、自动化)学院的基础实验室进行整合,成立了天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2008年申报国家示范中心时正式更名天津大学电气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目前两校区中心实验室使用面积达6000平米,实验设备达2974件,实验设备总价值1879万。

      2003年以来,中心取得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教学方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承担国家和教育部教改项目7项,“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15本。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3项,发表教改论文72篇,出版实验教材4部,理论教材35部,自编实验讲义49本。

      人才培养方面:天津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首批入选学校,2007年共有70个队进入创新性实验计划。2008年我校一个学生参赛队进入“微软全球嵌入式系统大赛”世界前15强。我校学生还在“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竞赛中获得多项奖项。

      交流示范方面:2003年中心率先在天津建立“大平台”模式的电气、电子实验中心,多次承担、参加高水平的教学研讨会和作专题发言、接待国内外高校的同行来中心参观指导和交流等。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中心依托于国家重点学科,利用天津大学雄厚的师资资源,采用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师资队伍结构,组建了一支高水平、能满足现代化电气电子实验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

      在科研方面:中心的教师主持或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项,横向合作项目66项,发表学术论文304篇(SCI/EI/ISTP检索144篇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 

      网址链接:http://eeec.tju.edu.cn/kxyj/xjssys.htm



  • 电气与自动化实验中心
    •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实验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天津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实验室。是面向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开放的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总面积1530平方米(新校区225平方米),仪器设备800余台套,总价值1200余万元,专职实验教师11名。

      电气与自动化实验中心依托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建设,整体结构由以8个主干课程为特色的综合实验室——“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机与拖动技术”、“检测技术与过程控制”、“计算机与智能控制”、“微机系统及应用”、“工业控制网络”、“自动控制理论”、“流量检测技术”, 2个创新培养平台——“电工电子实训平台”、“大学生创新实验室”,2个校企共建实验室——“天津大学三菱电机自动化实验室”、“天津大学SMC实验室”, 1个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1个科技合作平台——“工业4.0示范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组成。


      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以电气信息类学科的发展为依托,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先导,以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构建了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一个融合多学科、多门类的工程训练平台。中心开设25门课程实验,100余个实验项目,年均承担本科生教学工作量超12万人时。在完成本科实验教学工作的同时,中心面向不同层次对象开放,承担本科生毕业设计、科技创新、大学生竞赛等活动、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及国内相关高职、中职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

      中心专职教师主持教学改革项目5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100余篇,编写教材近50册;研制教学设备10余个种类,共计100余台套。中心获评天津大学教工先锋号先进集体,获得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3人次,2名教师获得天津大学沈志康奖教金。

      中心与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SMC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扩大了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行业的影响与辐射。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系列活动)、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以及三菱电机自动化教育合作研讨会等活动中,中心教师受邀代表天津大学作主题报告,展示了天津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设成果。中心自制设备的成果产生了很大辐射作用,已被国内数十所高校应用。

      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有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大学校长、教授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莅临指导,建设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